新闻动态

生活水平提高,箱包行业兴起,需求改变将决定市场局势

2021-09-26  528

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让当代人们更加注意自己的外观形象,从头到脚每一处都装饰着自己。而对于广大女性来说,各种样式的箱包对于她们来说已经成为了生活当中的必需品。

箱包产品对于人们的用处,可以从两大点来定义。首先是使用功能性上,要满足个人的不同需求,其次就是外观和装饰上的考量,这些都会随着消费者的品味和需求的去改变。

为了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箱包市场迎来了重大转机,将会形成一种全新的格局,对于广大商家而言,抓住发展机遇,创新产业机构,才是正确之道。

箱包形式的创新和突破是为了让人们有着更多功能性上的选择,比如办公、旅行、运动、储物等,不同种类满足各类使用者的自我需求。同时箱包的材质也变得多元化,有皮革、PU、真皮、帆布等材质。

我国作为最大的产品生产国,可以满足箱包生产原料,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省时间和资金成本。这也可以为箱包领域向着更宽广的领域拓展。

箱包行业的发展重心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

从过去到现在20来年间我国的旅行箱包行业取得了飞速进展,总产量能达到世界总值的一半以上,出口量也达到了全球总量百分之33%以上,均位于世界之巅。与此同时百姓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像旅行箱包、运动箱包这一类使用得越来越频繁,它更能体现人们的品味和需求的变化趋势。

目前国内对于箱包行业的发展有着非常良好的前景,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放到了我国市场上。主要以沿海一带的广东、福建、山东、上海、江苏、浙江以及内陆的湖南、河北等八大省份为集中营,从侧面带动和提升我国箱包行业的发展规模。

箱包制造的技术和核心工艺都在不断的创新和完善。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箱包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各种企业和商家将精力投入其中。一些著名的箱包展览会雨后春笋般地冒出头来,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没达到一定层次时,只有著名的北上广以及港台地区才有所谓的大型主流展览会,如今各种类型的箱包展览会层出不穷。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我国企业到国内外世界各地去参观箱包展,一些盛大耳熟能详的展会都能看到我国企业的身影,争相恐后地展示自己的成果。开展这种大型的展览会,对于推动我国箱包行业的贸易交易和相关文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箱包生产地,具有广大发展潜力

不管是箱包产业还是其他行业,从一开始的时候大多数都是为国外品牌做OEM的,这也就很好解释为什么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劳动生产国。

那个时候还有着相对便宜和总量较大的劳动力成本,再加之廉价的土地租金,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将目光投入到中国市场。在这个地方选做加工场地是最好的选择,对于双方来说都能带来不少的利益,还推动了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和市场发展。

另一大沿海经济区就是胶东半岛附近,以山东省作为经济链中心,与隔海相望的韩国、日本进行合作和交易上的往来。这里的商家得益于地理位置的天然优势,从日、韩那边获得生产订单,然后在内地进行加工生产。

靠近内陆的我国中西部地区,箱包产业的发展相对来说较为落后。这与生产地较远导致了成本的提高有关。其次交通以及经济方面的落后也是主要因素之一。

截至2018年,我国箱包产业的市场总值突破了1500亿元,伴随着人们消费实力的提高,箱包行业市场还会不断地扩大其规模。

许多国际大品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是产品本身的质量优势,其次还有着相对完整和成熟的经营模式,在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可以有效发挥。相对应的也对国内的一些传统品牌造成的冲击,不利于我国自主产业的发展。

外来企业会对本土企业的发展造成巨大冲击

真正在国内畅销的是一些国际大品牌,首先他们的价格利润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才导致他们有着广大的市场份额。而许多国内品牌还停留在价格层次方面,拥有广大的市场份额,但换取的回报和利益就显得非常低,只有从数量上取胜才是唯一出路。

一些普通百姓所能接受的中低端品牌,在其身上又看不到长久的发展潜力,受品牌定位以及个性和感染力的影响,只能受重于一部分消费者,无法做到长久。

就目前箱包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前景来看,还有一段非常长的路需要走,我们虽然是全球最大的箱包生产出口国没错,但最大与最强还是所谓的本质差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还需努力。

有效数据统计显示,从2014年起,我国的箱包企业数量不断呈增长趋势。15年的时候,现在企业总量达到了446家,比13年多出25家。而截止到18年底,我国箱包企业的总数量达到了770家。15年到18年,这三年呈爆发式增长趋势,也预示了未来箱包企业具有非常强大的发展潜力。

从业箱包行业的职工人员达到了160万之多,而这所有人员里有超过70%数量的职工,从事着有关行李箱,工具包,手提箱等销售工作。由此也可以看出最畅销的一类箱包种类,还是更以生活化,贴近人们的日常实用为主。

不管时代如何发展,箱包对于人们的需求都是必不可少的。而我国只有做到行业结构重新调整,才能迎来新的发展契机。需要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向技术发展型模式转移,重新洗牌,抓住市场产业调整的机遇,才是目前应该选择的道路。